30年专注管控一体化

管控一体化与工业互联网仪表标识解析服务商【股票代码:430663】

全国服务热线:400-8531-178
电厂控制系统服务商
当前位置:首页 » 大陆股份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文章出处:中国发展观察责任编辑:李小康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15-10-27 10:00【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整合的产物,体现了集约、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目的是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和谐发展。相比国外智慧城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特殊性:建设背景是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建设目标是强调以人为本,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四化同步发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往往从政务、民生、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去全面推进,全国有超过400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实践,我们逐渐探索出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之路。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概况

多个部委积极开展试点工作。2013年以前,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多个部委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分别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分别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等不同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工信部开展了中欧智慧城市合作试点。住建部2012年底以来已经公布了两批智慧城市共计193个试点,目前正和科技部联合遴选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旅游局在2012年以来确定了两批共33个城市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科技部启动国家863计划智慧城市专项计划。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全国试点工作。

地方踊跃实践探索与创新。国内兴起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众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截至2014年9月,我国有超过400个城市正在或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围绕政务效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安全保障、建设模式、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创新,建设模式更加多样化,成效逐渐显现。很多城市还作了专项规划,将智慧城市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从试点走向普及。

统筹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智慧城市政策政出多门、跨部门协同难、数据资源共享难等问题逐渐显现,我国开始考虑统筹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2014年3月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均明确指明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首次就智慧城市出台全局性指导意见,表明国家拟汇聚各部门合力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共建基础体系,减少重复浪费。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开放、融合、共享”。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基础设施往往采用集约化的“云”建设方式,无需部门重复自建,尽可能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构建共性系统和平台,节约各部门系统建设费用。如:北京市通过打造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各区县及各委办局提供统一的政务空间数据上载、发布以及共享应用服务。同时,通过标准接口的方式支撑各委办局专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各级部门可将政务信息图层数据上传到该平台的图层管理系统中进行空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减少重复浪费,节约了大笔信息化建设资金。

加强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效能。“数据割据”、“数据孤岛”和“数据碎片”现象已成为制约政府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通过对政府各个部门既有数据库的整合共享,可以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高效互联互通,极大地提高政府各部门间协同办公能力和为民办事效率,并大幅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如:北京市以“首都之窗”网站为依托,加快“一站式”行政服务整合集成,建设网上政务大厅,整合1100余项办事事项面向个人涵盖12个民生服务领域提供五条服务链;面向企业涵盖11个企业服务领域,整合2400余项办事事项,提供七条服务链,便捷了服务、赢得了赞誉。

实行数据分析,提高决策能力。数据是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基础和核心驱动力。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智慧城市已然成为庞大的“数据加工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据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不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城市的运营管理,都将在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服务。利用数据管理城市交通、水电煤汽、市政等运行体征,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城市管理者决策能力,是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智能”管理重要表征之一。如:北京为实现对全市多领域的动态掌控,早在2011年就开始搭建政务物联网数据专网,基于该网北京市相继完成了全市路侧停车管理、北京市公安局综合视频监控、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综合管理、东城区电梯监控、丰台区餐饮企业燃气监控等多个应用系统的建设。通过对这些系统数据的处理分析,为北京市管理决策者提供及时、精准的决策依据,从而提升全市城市管理决策能力。

突出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了以人为本的惠民应用,只有真正实现惠民便民,尽可能让城市居民共享信息化红利,让普通大众感知、体验和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智慧城市建设才有可持续性。北京、上海等地信息化建设以注重亲民和便民为出发点,重点加强卫生、养老领域信息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便民为民为核心的精细化民生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民生服务模式正逐步由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转变。如:北京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东城“网络化”、西城“全响应”、朝阳“全模式”、顺义推出“精细化”等一批管理服务创新实践,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

强化资源管理,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的稀缺性决定了如何对城市资源进行科学化、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解决的重大命题。智慧城市借助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城市资源的实时监控、集约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如:北京为进一步改善城市治理环境、优化城市资源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秩序及资源数据的采集,依托“北京城管云”,面向城管服务实现数据的汇聚、分析,打造“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的工作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以及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推动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发挥智慧城市的“辐射”效应。智慧城市是当前形势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服务、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随着2014智慧城市落地元年的开启,伴随着智慧城市第二轮发展浪潮,将有更多的城市及区县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行列,各个试点城市的项目或将陆续落地,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巨量投资将极大拉动我国信息消费、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

发挥智慧城市“集群”效应。区域协同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趋势。经过多年分散建设,智慧城市面临跨区域信息孤岛、地区信息化水平不均衡等诸多挑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发展城市群,并鼓励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江苏省在2014年10月发布的智慧江苏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苏特色、跻身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群,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智慧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先行省份,率先迈入信息社会”。

发挥多方合作的“聚合”效应。智慧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打破行业、领域、部门等诸多壁垒,实现跨区域、跨国界、跨行业等多主体合作模式,打造智慧城市综合生态圈,发挥“聚合”效应。如,北京、天津和河北二市一省要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时机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在大气污染防治、交通综合监管、物流监管、食品安全追溯等单个城市不能独立开展的工作方面,加强区域间沟通和协调,共同开展跨区域治理,推动优势互补。继续深化跨国界合作,2013年在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主办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确定了各自的15个试点城市,共同作为中欧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深化合作关系。

发挥治理创新的“溢价”效应。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是提供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新模式,没有太多经验值得借鉴学习,需要不断创新摸索。各地智慧城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建设理念,创新建设内容,创新治理模式和运营服务模式等,这个创新的过程将激发更多社会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社会价值,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改善城市发展环境、生活环境等其它方面的“溢价”效应。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政府引导,银行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运营与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第三方机构等各自的优势,激发社会活力,共同打造智慧城市良性治理生态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大陆机电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066号